12月7日,记者从以“聚焦小微企业,服务实体经济”为主题的“2017全国担保高峰论坛”获悉,一直以来困扰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在中关村找到答案。
据北京市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段宏伟介绍,中关村科技担保于2003年建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,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信用星级评定,将担保资源、*策资源向守信企业倾斜,以此为基础营造信用环境、实现*、金融机构、企业、中介机构等共建信用体系的初衷。中关村示范区被国家发改委誉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“示范标间”。
同时,中关村科技担保针对中关村瞪羚计划等项下企业,建立绿色通道,通过流程优化、费率优惠、优先配置担保资源、落实财*补贴等,撬动银行等机构资源,使金融与产业有效结合,成为国家产业*策、*扶植资金的有效“着陆点”。
段宏伟表示,打通金融活水,流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把握信用根本,将融资担保、信用引导、*策扶植有机结合,提升区域信用环境、培育企业自主融资能力。
在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何存看来,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能动、最活跃和最具效率的部分,是中小科技创业企业,然而无抵押、难评估,隔着这两座现实的“沟壑”,金融资本对早期企业的“熊抱”,相对比较难。 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,为最能动、活跃、有效率的创新主体,维持持续创新的活力。何存认为,为了化解银行信贷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的矛盾,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建立起信用记录,弥补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信贷记录的空白,缓解此类企业的信贷融资难度。
“*资金起的是杠杆导向作用,”何存说,*背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可信度。这是一个方面,本质上还需要市场做市场的事,而不是市长做市场的事。通过整体环境的构建,理顺和运用市场机制。
何存建议,借力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,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公正透明的外部环境。统筹建立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,制定和落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、贷款贴息等*策。鼓励组合金融创新,构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。首先要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,大力支持面向科技企业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,鼓励担保机构通过与再担保公司合作等方式,加大担保公司担保服务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