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于往常,今年5月初资金面仍偏紧。
5月3日,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(Shibor)全线上涨,隔夜Shibor报2.8451%,上涨2.76个基点;七天Shibor报2.9130%,上涨4.00个基点;3个月Shibor报4.3309%,上涨3.07个基点。
同时,中国隔夜回购利率上升4个基点至2.91%,创25个月高位;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上升18个基点至3.18%,为3月31日以来最大升幅。
相比之下,四月初的银行间市场拆放利率相较前一个月月底明显回落,七天Shibor利率由三月底的2.85%跌至2.7%左右。此前,三月初7天Shibor利率也由二月底的2.7%左右回落至2.65%左右,二月初7天Shibor也低于一月底数据。
实际上,今年年初以来,资金价格一路震荡上行,三月中下旬及四月中下旬的两次上涨尤为明显,五月初这一势头仍在持续。
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较谨慎
今年年初以来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较为谨慎,资金净回笼天数较多,其中2月23日至3月16日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16天净回笼。另外,还有多日操作仅对冲到期的流动性,既未回笼也未投放。
在价格方面,央行于3月16日再次上调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。当天,央行解释称,“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,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。公开市场操作有自己的量、价目标,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,量(招标规模)就要随行就市;当侧重于操作量时,价格(中标利率)就会随行就市。”
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固收研究主管孙彬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,3月16日央行“随行就市”的表态表明了央行对于流动性持“中性偏紧”的态度。
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:“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没有充分释放流动性,如果大行没有太多融出,那么流动性就会偏紧,资金价格也会高企。”
从监管来看,银监会自三月底连续发布多份文件,主要针对同业业务、理财业务、表外理财等进行监管。值得注意的是,银监会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、做实穿透管理,并控制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。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:“金融监管给资金市场带来的变化不在于存量的减少,而在于限制了增量的快速扩张。”温彬说,监管层希望通过引导机构加强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管理,在这个过程中,主要是增量业务受到了影响。
除了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*策实施以及监管趋严,短期扰动性因素也接连不断。3月13日至3月31日,Shibor七天利率由2.6490%攀升至2.8500%。市场分析认为,导致这一变化最首要的因素就是MPA考核,这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另外,美联储加息引发了全球流动性拐点。3月26日,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表示全球货币*策已经到达宽松周期尾部,这意味着货币*策不再宽松。自4月13日开始,Shibor七天利率连续上涨,其压力主要来自于四月中下旬到期的4515亿元MLF及市场面临的4000亿-5000亿元的缴税压力。
监管趋严市场压力难减
2016年下半年以来,不同期限的Shibor利率一致抬升,尤其在进入2017年后,资金价格屡创新高。
温彬指出,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货币*策转向是此轮利率上涨的外因。自从2014年10月宣布结束量化宽松*策后,美联储已经加息三次。美联储的*策制定者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两次,并且将年内缩表也提上了议程。美联储带动的全球货币*策转向非常明确,对人民币货币*策产生了外溢影响。
“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,给金融去杠杆的调控和监管留出了空间。” 温彬说。从去年三季度以后,经济企稳回升,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全线走强,开局良好,货币*策也从稳健向中性靠近。
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,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央行“锁短放长”,在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水平、数量和期限上做出了调整,体现出央行不再鼓励同业之间加杠杆的*策意图。监管方面,央行实施的MPA考核、银监会近期下发的监管文件都表示出*对金融去杠杆的决心,以此产生的市场紧张情绪助推利率走高。
邵宇将月初利率不断升高解读为一种市场信号,对此央行会采取一定的措施,但不会在*策方向上作出让步。他认为,资金价格会持续走高或者在高位维持一段时期。
温彬指出未来利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,但仍需关注一些扰动因素,如6月份美联储是否会讨论年内第二次加息、中国二季度的经济情况,都有可能影响相关*策与监管。但是金融去杠杆、规范理财同业业务发展的目标方向在二季度不会变,对货币市场的压力不会改变。
谢亚轩表示,目前市场对于金融监管有误读,导致市场情绪较紧张,在监管层与市场充分沟通后,紧张的情绪将有所缓解,资金价格或有一定回落。